优良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态振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绘就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是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扎实做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乡村生态振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良好生态对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良好生态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保障。良好生态不仅通过空间重构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还通过价值传导机制重塑乡村治理逻辑,形成涵盖生态安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系统性支撑,不断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根基。为此,要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以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基本原则,以绿色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形成与乡村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生活方式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充分调动乡村发展的活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
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的家园故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期盼越来越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打造良好生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需从三个方面做起。
提高生产效率,转化生态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需要健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引领乡村绿色发展,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乡村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利用好整治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耕地指标、生态指标等,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和资金平衡路径,推动农村空间布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适度集中。要盘活及提升农村资源资产价值,解决土地指标和资金要素保障等问题,推动农业要素高效配置,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发挥好良好生态的支撑作用
我国乡村振兴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以系统性思维统筹规划,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因此,要发挥良好生态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既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要有自下而上的群众积极参与。
政府牵头,打造全新生态建设引领机制。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始终不渝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建立以产业绿色化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良好生态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性作用,在顶层设计、重点领域、长效机制、政策保障等层面出台了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5年,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上述政策举措为发挥良好生态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更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具体落实,更好发挥政府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好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农民群众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主力军,农民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能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以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夯实良好生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群众基础。
注入科技动力,赋能智慧治理。科技创新是破解乡村生态治理瓶颈、推动生态振兴高效化与精准化的重要力量。应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等现代数字技术,构建生态监测与管理平台,对土壤、水源、空气等关键生态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分析,全面提升生态治理的科学性和实时响应能力。依托智能化设备和低碳技术,重点推广精准灌溉、无人机植保、智能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助力农业绿色转型。同时,以智慧治理为核心,推动乡村生态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为良好生态支撑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