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丨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我们
政策解读
科技强农
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
案例展示
新闻中心
政策新闻
科技动态
产业资讯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全部
政策新闻
科技动态
产业资讯
国际交流
中国强农:粮食价格企稳回升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
来源:中国强农官网
日期:2025-04-24
浏览:222次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政策护航与丰产叠加效应显著,2025年粮食市场稳中向好
(
人民日报
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近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我国粮食市场呈现积极变化,在政策调控与生产端双重发力下,粮食价格止跌企稳并逐步回升,为宏观经济持续复苏注入“强农动能”。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趋势不仅彰显了我国粮食供应链的韧性,更标志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夯实价格稳基础
2025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玉米、大豆等关键作物实现“量质双升”:玉米产量同比增长0.2%,东北大豆蛋白含量显著提升;大豆面积连续第三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呈现稳产态势。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丰产为市场提供了充足“底气”,有效对冲了国际粮价波动风险。
二、政策组合拳发力 市场预期持续改善
针对去年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问题,国家打出“调控+补贴+纾困”组合拳。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推出8大类25项惠农补贴,涵盖种粮直补、良种推广、农机购置等,单亩补贴最高达300元。同时,国家储备粮库动态调节市场供给,通过增加储备收购稳定价格预期。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稻谷、小麦价格保持平稳,玉米、大豆价格同比上涨超5%,市场信心显著增强。
三、国际波动加剧 国内粮价“定海神针”作用凸显
受全球极端天气与地缘政治影响,国际大米价格一度创15年新高,小麦、玉米期货价格震荡剧烈。反观国内,得益于供应充足与调控精准,粮食价格呈现“稳中有降”态势:11月国内玉米价格较年初下降8.3%,稻谷、小麦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5%以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认为,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性,不仅保障了国内民生需求,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四、需求回暖与产业升级共振 价格回升支撑有力
随着消费提振政策落地,农产品需求持续释放。深加工企业提价收购原料,饲料行业玉米需求随生猪产能恢复而增长,叠加进口调控政策优化,市场供需格局逐步改善。农业农村部预测,2025年粮食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增,供需紧平衡格局不变,为价格合理回升提供支撑。
未来展望:强农政策护航 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耕地保护、防灾减灾与单产提升工程,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同时,通过完善储备调控机制、优化进口结构,保障市场长期稳定。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引领下,中国粮食安全根基将更加稳固,农民收益保障也将迈上新台阶。
1.生产端
:丰产+品质提升夯实供给基础
2.政策端
:补贴+储备+调控构建防护网
3.市场端
:需求回暖+预期改善推动价格回升
4.国际对比
:凸显中国粮食供应链韧性
5.未来方向
:科技赋能+机制完善护航粮食安全
【上一篇】
中国强农:科技赋能+补贴驱动乡村振兴
【下一篇】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5年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工作